在“睛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金秋收获季节里,我拜读了陈锡山先生编著的书法艺术理论著作《我与齐鲁书风》。捧书在手,心波潋滟,掩卷沉思,感悟颇多。此书让人爱不释手,手不释卷,卷不释怀。吟咏之间,文心交感共鸣,字字吐纳诗韵珠玉之声,眉睫之前,文字艺术形象联袂,行行卷舒书法风云之色。除了顿觉是一种艺术的享受之外;就是旋即生出一种感慨——该书正是为打造齐鲁书风呼号呐喊的严正宣言!顿生出一种对作者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操守的尊崇和敬佩!
弘扬文化雄心在,掬捧“宣言”为书风。艺术家艺术生命律动的虎虎生气灌注在书页的字里行间,让人感到了催人奋进的热力的激射。这不是仓促的急就章,更不是材料罗列的泛论集纳,而是久经酝酿,精心策划,对半个世纪以来书法理论研究和书法艺术创作厚积薄发、博观约取的提炼与升华,是作者继《书法艺术的心灵与感悟》、《醉墨》、《醉墨茁茁斋》等专著之后推出的又一力作。是作者以对书法艺术的拳拳挚爱之心向读者虔意掬捧的至真至诚,至善至纯。
从宏观上分析,《我与齐鲁书风》最大的特点,是紧扣打造和光大齐鲁书风的主旨,从启发深入钻研感悟力与创造性着眼,阐明书法艺术的风格、流派、特性、规律以及技法运用的奥秘所在,力求给书法爱好者一把入门的钥匙,一盏探幽的明灯,一股追求真、创造美的青春活力;为书法研究者提供书法理论探索和书法实践感悟的经典佳作。为此,全书在围绕“齐鲁书风”大做文章的同时,突出重视书法艺术的钻研培养和训练,注重从创作客体与主体的融合中,实现心智层面上创作能动性的发挥。可以概括地说,《我与齐鲁书风》确是一本重理论探研、重实践总结、重艺术创新、重美学造诣的上乘之作。这本上乘之作定能起到授人以金针、渡人以津梁的作用。
本书作者深知:优秀的书法艺术理论著作,是净化心灵,陶冶品格,引领艺术潮头的教科书。作者在书中的论述,不单纯是讲解艺术形式,剖析书风流派,传授方法技巧,还从传统文化精髓,时代主旋,历史趋向的高度,来培养审美创造的胆识和智慧。开一代齐鲁书风先河,树一面地域文化旗麾,舍汝其谁也?西方艺术大师狄德罗有句名言:“精神的浩瀚、思想的飞跃、心灵的勤奋、就是天才。”用在这里褒奖本书的作者,实不为过。
《我与齐鲁书风》是以荟萃8篇书法理论文章和一篇“展事活动及艺术成就”简介以及15幅书法精品成书的。装帧设计大方雅致,内容编排活脱多彩,印刷质量纸优字晰,堪称一本靓丽而又抢眼的不可多得的艺术珍籍。尤为称道的是,书中的理论文章相对独立,而又紧紧围绕“齐鲁书风”魂魄神韵暗连编织行文,由书风书韵的思想线索穿缀,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完形美“格式塔”珠串,像8颗熠熠闪光的珍珠异彩纷呈,美不胜收。由于文章与文章之间暗连胶液的粘合,再加上编著者匠心独运地遵循“什么是齐鲁书风”、“为什么要打造齐鲁书风”、“怎样打造齐鲁书风”,严密的逻辑思维构思编排使得本书达到了“形散神不散”的艺术美学境界。不但收到了整体美的艺术效果,还使得文章与文章之间相得益彰,相映生辉。
开宗明义,本书着重阐述的就是“我与齐鲁书风”。作为带头篇,也是核心文章的《我与齐鲁书风》,是本书的重头戏,当是本书的“纲”。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这篇扛鼎之作里,用准确、全面、逻辑、科学的文字对齐鲁书风的定义作了界定:“以齐鲁人的性情与心智创作书法艺术,又以其为载体来展现齐鲁人的风格特点及精神风貌,形成一个书法艺术的地域文化与书家‘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高度融合的结合物。这个结合物聚焦起来形成一股书风流派力量,我们称之为‘齐鲁书风’”。这段趋于标准定义的高度概括,是作者“不经一番寒彻骨、安得十年磨一剑”的心血结晶,是长期积累,偶然得之使然。更是作者眼中所观,心中所存,情之所致,神之所孕的硕果。这个定义正像飘浮在海里的冰山,露出海平面的部分只有八分之一,八分之七在海平面以下。也就是说在这个定义的后面蕴含着作者数不清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艰苦提炼和心营意造的惨淡经营。正如作者所说:“要写下这段文字,只需几小时功夫,可为了写好这段文字,却耗费了大半辈子精力。”这个定义是引领和打造齐鲁书风的奠基和根本,召唤和旗帜。圣人云: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无成。这一正名,对弘扬和光大齐鲁书风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的可贵之处还在于他对齐鲁书风的内涵作了进一步阐释:“书风至少涵盖风骨、风神、风韵三个基本要素:风骨,指的是书法作品的骨架、姿态或骨力,此为力感;风神,指的是书法作品的神采、气息、气势或气象;风韵,指的是书法作品的润味或韵律。风神、风韵为美感。”并进一步指出齐鲁书风“其主体应以雄强为风骨,以奔放为风神,以儒雅为风韵。”实乃点石成金之论,鞭辟入里之言。为人称道,令人叹服。
在阅读本书阐述为什么要打造齐鲁书风时,让人油然想起著名作家司汤达回答什么时候才动笔创作时说的一句话:成熟的时候,就像成熟的果子挂在树上,一伸手就能把它摘下来。可喜可贺的是,齐鲁书风的打造就到了这种时候:是一种成熟,一种顺其自然的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成熟。
作者是久负盛名的书法艺术家和文化领军人物,可在他谈到自己的书法时总是低调和谦恭,他在《我与齐鲁书风》一文的开头这样写道:“俗话说:文有文韵,画有画骨,诗有诗魂,书有书风。这在艺坛上早已成为定论。我致力于书法翰墨近六十年,却断然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属于哪一门宗,哪一流派。”实有谦谦君子之风。但其艺术家的巨大成就和人格力量没有被埋没在沙子里。著名书法教育家欧阳中石先生评价说:“陈锡山的书法浑朴苍劲,一尘不染,功力深湛,风格独特,已经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原中国书协副主席尉天池先生评价说:“陈锡山的书法植根于中国的书法传统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是正宗书法,因为它在传统的基础上发挥着自己的个性。”贯通中西、贯通诸门派宗师绝学的学者、教授、中国国学院大学校长弘二先生曾不止一次地称赞作者融古铸今、博采众长、自成一家,是“齐鲁书风第一人”。青岛华严寺住持性修法师则分析得更加具体:“陈先生的书法既有泰山的雄强,又有大海的宽博;既有黄河的奔放,又有沂水的清媚;汇儒、释、道之境界,集兵法书法之精华,是齐鲁书风的典型代表。”由此看来,齐鲁书风的代表人物也好,领军人物也好,都不是自封的,而是时势和实力创造的。
诚然,黄河口是齐鲁书风的“风源”,齐鲁书风的大旗顺理成章地飘扬在了黄河口。就这样,在2011年8月16日的齐鲁书风论坛上,齐鲁书风的代表人物、领军人物陈锡山发表了“就职演说”:“天降大任,群贤义举”。这篇热情洋溢的的讲话收在了本书中。作者虽然“面对褒奖,诚惶诚恐”,但还是“对齐鲁的历史,齐鲁的文化,齐鲁的生活习性风俗等等进行了认真的思考。”他豪情满怀地讲:“一旦担起了责任,我们就应该有一种天降大任、群贤义举的慷慨激情,形成一股打造和光大齐鲁书风的力量。”他对齐鲁书风的前途虽感任重道远,却依然充满信心。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深信齐鲁书风定会成为中国书坛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作者深知如何打造、弘扬、完善齐鲁书风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于是他结合自己的书法创作,提出了一些可操作性强的真知灼见,并称之为“齐鲁书风的培养锤炼。”从书养、学养落笔,分列出四个阶段和值得注意的四种方法,皆为指导性很强的金玉良言。四个阶段简直就是登上书法艺术殿堂的阶梯,只要完成这四个阶段,就可以跻身书法艺术家行列,沐浴艺术美的神圣辉光。这些妙诀秘语书中皆有详细叙描,不再赘余。值得注意的四个方面,诸如碑帖融合,博观约取;系统思维,强化个性;因人施学,方法灵活;纸笔相发,不拘一格。言简而意赅,文约而意丰,足见其书法理论功底的厚重和语言功底的深奥,令人睹其大家风范。
为了更具体地阐明打造齐鲁书风的问题,作者把近期撰写的有独到见解、见地、见识的两篇文章收入本书中,使得本书在针对性和指导性方面又增新的靓点。一篇是《感悟楷书》,实乃深邃的思考,可贵的感悟。一篇是《我的楷书笔法及运笔技巧》,可谓独特的心灵运思,点、横、竖、撇、捺、钩、挑、折,皆为不耻媚俗扫凡胎,一笔一画总关情的“这一个”。作者在《感悟楷书》中表明心迹:“我视书法为生命,不知是什么原因,尤对楷书情有独钟。”他是在书法艺术中把楷书当成了书法生命之源、书法生命之根了。也正如此,他才把这两篇文章写得那么精彩和精辟!像两朵瑰丽的奇葩,各自闪放着耀眼的光芒。一篇注重心灵的感知,感受,感悟,从宏观上着眼去指点楷书天地的发展变化,起承转合,多彩多姿;一篇则落笔于具体的笔法和运笔技巧,把大半辈子的心血都集于笔端毫末,在微观世界里探幽抉微,皆说楷书,却收到了异曲同工之妙。作者十分恳切地断言:“行为走,草为奔,楷书立其根,只有学好楷书,才能创造出‘根深书茂’的奇迹。”此语当是作者心灵的回音壁上折射出来的艺术声波。
作者把自己的书法风格定位为:浑朴苍劲,雍容儒雅,豪情奔放,超然洒脱。显然这是以楷书为根基的,齐鲁书风亦然。这真是:真草隶篆楷为根,龙腾虎跃情为真。齐鲁书风扬大气,植培沃壤根基深。
东营群贤至,开坛论书风。书中所编其他四篇文章,是遴选的齐鲁书风论坛上的发言,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不同的历史年代,不同的地域文化,不同的书法品类,不同的审美方式,对齐鲁书风展开论述,像众星捧月一般把齐鲁书风烘托得更加鲜明,突出。二百多位书法名人、二十多家新闻媒体参加的论坛自始至终热情洋溢,热烈非常,妙文连篇。
《开一代齐鲁书风先河,树一面地域文化旗麾》的一文,除了阐明齐鲁书风的有关问题外,并从人的本质、书风主体、书风流派与风格即人入笔,阐明齐鲁书风的来龙去脉,泾渭脉络,有理有据,有利有节。
刘兆彬博士直接从传统主流文化的根基国学文化入手,《用礼乐导先路,泱泱唱大风》的大气凛然题目标识,开宗明义地讲“‘齐鲁文化’是中国地域文化的重要代表。与齐鲁文化的大气、中和相表里,‘齐鲁书风’正偏于壮美与和谐。山东古代书法‘得阳与刚之美者’甚多”。赫然揭示了齐鲁书风的源头所在。
杨乃瑞先生用“齐鲁书风,好风相从”的嘉言懿词祝贺齐鲁书风面世。他在文章中不无遗憾地讲道:“我记得2007年北京书法学者论坛为闽南风、陇上风、齐鲁风正名。尤其是‘齐鲁书风’从概念上提出,虽是昙花一现,未能深化并继续向纵深开拓掘进,但从概念上提出并有文本记录也算功绩。”“‘齐鲁书风’雄起于书坛为期不远矣!”言有尽而意无穷,让人回味、遐想、憧憬。
李庶民先生以《秋山醉红叶,河声伴墨澜》为题,以忠恳的言语对陈锡山的书法艺术作了臻于至善至美的高度评价,颇让人叹服。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还以相当篇幅对作者的展事活动及艺术成就作了编排,尽管这只是他书海生涯中的一部分,已足以看到作者几十年来的心血凝结的一座座里程碑。这不仅仅是一种展示,更重要的是让人们目睹书法艺术家成长道路的艰辛和投入心血汗水的殚思竭虑。面对这些丰碑,除羡慕之外不是激励鞭策还会是什么呢?
笔者不无欣喜地告诉大家,为了更好地打造和光大齐鲁书风,齐鲁国学书画研究院成立了“齐鲁书风骨干团队”,总领队为陈锡山先生,导师、书法理论家和书法家骨干队伍计三十多人,并计划到全国各地学习交流。这支齐鲁书风骨干团队已经开始实质性行动,作者走延安,奔西安,去芜湖、马鞍山,讲学办展,兼收并蓄其他各地书风流派诸如长安书风、江南书风之精华,使得齐鲁书风更加完善、完美并逐渐发扬广大。
望远镜能够看到目标,但不能缩短距离,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坚冰已经打破,航线已经开通,相信只要书道同仁脚踏实地,一定会再铸“齐鲁书风”的辉煌。
奇书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辛卯年孟秋于黄河口
(本文作者:著名作家、书法评论家、齐鲁国学书画研究院副院长)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